【华创宏观·张瑜团队】Q3财政三阶段论 5月财政数据点评
原创 张瑜 高拓 一瑜中的政阶政数
根据《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》及配套指引,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段论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,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月财转发。若您不是据点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,请勿订阅、政阶政数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段论信息。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,月财若给您造成不便,据点敬请谅解。政阶政数感谢您的段论理解与配合。
文/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、月财首席宏观分析师:张瑜
执业证号:S0360518090001
联系人:张瑜(微信 deany-zhang)高拓(13705969808)
事项
1-5月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.9%,据点前值5%;1-5月财政支出同比5.9%,政阶政数前值5.9%;1-5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-26.1%,段论前值-27.6%;1-5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32.8%,月财前值35.2%。
主要观点
一、Q3财政三阶段论
Q3或是年内财政的关键变盘点,我们预计政策节奏将分三阶段推进:
(一)6月~7月中旬:仍以存量落地为主,增量政策相对静默
重心仍是推动三大存量政策尽快落地,财政“埋头干活”,指向增量政策相对“静默”:一是专项债,二是留抵退税,三是预算执行。
(二)7月下旬:特别国债等增量债务工具的关键确认点
7月下旬是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、调整赤字率(对应国债增发)等增量债务工具的关键确认点,具体盯住两场会议:
一是政治局会议,将定调下半年财政政策,可能“剧透”增量政策信息。如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首先在4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。
二是委员长会议,关注其拟定议程,是预判特别国债等增量债务工具的“拇指法则”。
从时间窗口看,我们对年内能否发行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存疑。两种情形:
若两场会议明确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发行,按历史耗时推算,发行通知最早也要等到10月中上旬才能发布,留给年内发行的时间窗口较为狭窄,似乎不符合“该出手时就会出手”的增量政策工具初衷;
若两场会议均未提及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,年内发行的概率将降至极低。
(三)8月~9月:重点关注专项债提前下达和发行
由于今年新增专项债要求在8月基本使用完毕,8月前后将验证其接续政策——专项债是否提前下达和发行,规模可达2.19万亿,今年恰好为授权期限最后一年。
提前下达的专项债,能否提前发行?无先例也无限制。对市场而言,更务实的是盯住提前下达时点,若在8、9月,则提前发行将具备往年未有的施工条件、概率上升。
此外,借道政策性银行的准财政工具需全程留意。如2015~2017年一度发行2万亿的专项建设债、因其不进预算、可以“发而不宣”,短时间内为财政提供大量资本金支持。
二、5月财政数据点评
收入端,为何经济超预期复苏,财政收入增速还在掉?不是数据“打架”,而是税收滞后反映经济。除增值税外,疫情冲击进一步体现在消费税,反映疫情对烟酒油车消费冲击较大;地产相关税在疫情“压力测试”下似已“差无可差”;5月出口起色之下,退税支持力度仍在边际回落,亟待后续稳外贸政策。
支出端,地方库款压力阶段性缓解,后续支出料进一步提速;分支出类型看,基建类较民生类支出强势,交通运输支出一枝独秀。
广义财政方面,卖地企稳,专项债放量+预算赶进度将共撑基建;预计6~7月财政对基建的资金支持力度维持高位。
风险提示:
疫情扩散超预期,减税降费超预期,稳增长政策力度超预期。
报告目录
报告正文
一
Q3财政三阶段论
近期市场对后续增量政策节奏较为关注,5月中旬我们提出年内财政政策将“由存至增,由钱到债,由近及远”,正逐步验证:5月27日财政部下达4000亿“财政后手”(预支明年4000亿预算资金),特别国债未列入5月30日委员长会议拟定议程(基本排除6月人大常委会讨论特别国债可能),5月31日一揽子政策措施重提“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”。
Q3或是年内财政的关键变盘点,我们预计政策节奏将分三阶段推进:
(一)6月~7月中旬:仍以存量落地为主,增量政策相对静默
重心仍是推动三大存量政策尽快落地,财政“埋头干活”,指向增量政策相对“静默”:一是专项债,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,5~6月是发行峰值(合计约1.5万亿),6~7月是使用峰值;二是留抵退税,全年要退1.64万亿,4~5月已退1.34万亿,6~7月还要退3000亿(图1);三是预算执行,1~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仍落后于去年同期,6~7月要加速追赶。
(二)7月下旬:特别国债等增量债务工具的关键确认点
7月下旬是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、调整赤字率(对应国债增发)等增量债务工具的关键确认点,盯住两场会议:
一是政治局会议,将定调下半年财政政策,可能“剧透”增量政策信息。如2020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首先在4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。
二是委员长会议,关注其拟定议程,是预判特别国债等增量债务工具的“拇指法则”。由于当前已处预算执行中,要发行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或调整赤字率,均涉及国债余额限额调整,都要走预算调整流程;而预算调整流程首先对外公布的节点,是人大常委会前10~20天,由委员长会议公布拟定议程(图2),历史预判无一失手(图3)。
从时间窗口看,我们对年内能否发行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存疑。两种情形:
若两场会议明确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发行,按历史耗时推算,发行通知最早也要等到10月中上旬才能发布,留给年内发行的时间窗口较为狭窄,似乎不符合“该出手时就会出手”的增量政策工具初衷:历史上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从明确到通知耗时较长,需2~6个月(图4),如预算执行中提出、对年内最具参考意义的2007年特别国债,从委员长会议明确到财政部通知耗时72天;1998年特别国债、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从明确到通知耗时更长,分别为166天、80天。
若两场会议均未提及特别国债、抗疫特别国债,年内发行的概率将降至极低(推至9月底委员长会议再行确认,年内潜在发行时间窗口进一步压缩至12月中下旬)。
(三)8月~9月:重点关注专项债提前下达和发行
由于今年新增专项债要求在8月基本使用完毕,8月前后将验证其接续政策——专项债是否提前下达和发行,规模可达3.65*60%=2.19万亿,今年恰好为授权期限最后一年。
提前下达的专项债,能否提前发行?无先例也无限制。对市场而言,更务实的是盯住提前下达时点,若在8、9月,则提前发行将具备往年未有的施工条件、概率上升(图5)。
此外,借道政策性银行的准财政工具需全程留意。如2015~2017年一度发行2万亿的专项建设债,因其不进预算、可以“发而不宣”,短时间内为财政提供大量资本金支持。
二
5月财政数据点评
(一)收入端:为何经济超预期复苏,财政收入增速还在掉?
5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-32.5%(4月为-41.3%),降幅收窄主要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峰值已过,5400亿增值税留抵退税拖累收入增速29.3%(4月为8000亿,拖累37.5%),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,5月财政收入同比-3.3%,仍较4月的-3%下滑。5月税收收入同比-38%(4月为-47.3%),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-5.1%,同样低于4月的-4.6%。
为何5月经济超预期复苏,财政收入还在掉?不是数据“打架”,而是税收滞后反映经济:除外贸相关税种外,大部分税种当期入库的是上期税款,反映上期经济活动。如增值税按月申报,当月申报上月增值税,对一般纳税人而言,4月增值税要在5月15日之前进行申报缴纳,5月实际缴纳的是4月增值税;再如,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申报,纳税人5月15日之前申报、实际缴纳的是4月个税。
从主要税种看,除增值税外,疫情冲击进一步体现在消费税,反映疫情对烟酒油车消费冲击较大,5月消费税拖累税收增速0.8个百分点,4月为正拉动1.3个百分点。作为验证,车购税仍拖累税收增速0.6百分点(4月为拖累0.9个百分点);地产相关税在疫情“压力测试”下似已“差无可差”,拖累税收增速2.9个百分点,基本持平4月;外贸相关税仍为拖累,5月出口起色之下,退税支持力度仍在边际回落,亟待后续稳外贸政策。
(二)支出端:基建类支出更强势,交通运输支出一枝独秀
5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转正(5.7%,4月为-2%),主要是地方支出大幅回升(6%,4月为-2.8%),一方面反映5月疫情拖累有所缓解,钱“花的出去”;另一方面,5月留抵退税虽然力度仍大(5400亿),但压力明显小于4月(8000亿),叠加1.2万亿一次性转移支付已分三批(3月21日、4月14日、5月27日)下达到位,地方库款压力阶段性缓解,后续支出料进一步提速。
分支出类型看,基建类较民生类支出强势,交通运输支出一枝独秀:5月三项代表性民生支出(社保就业、卫生健康、教育)合计拉动支出增速0.8个百分点(4月为拖累1.4个百分点),基建类支出(城乡社区、交通运输、农林水)贡献更大,拉动支出增速1.6个百分点(4月为拉动1.2个百分点),其中交通运输一枝独秀,拉动1.4个百分点(4月为拖累0.3个百分点)。
(三)广义财政:卖地企稳,专项债放量+预算赶进度将共撑基建
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仍在低位,但回升幅度较大(-19.2%,4月为-34.4%),主要是卖地收入边际企稳(-24%,4月为-37.9%)。由于二季度卖地收入基数仍较高,后续关注金融端政策及各地“因城施策”加码,更明显的增速回升在下半年或能看到。
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回升幅度同样较大(24%,4月为12.5%),主要是5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回升(6319亿,4月仅1038亿)。6月专项债发行或超万亿,将推动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进一步上升,叠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“赶进度”提供资本金支持,预计6~7月财政对基建的资金支持力度维持高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