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记者观察:利率降了,转买保险合适吗 正文
时间:2025-07-08 21:55:46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焦点
9月15日以来,六大行以及、、、等相继发布公告,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,范围涵盖活期存款、通知存款、整存整取、零存整取等品种,下调幅度为10-30基点。消息一出,一些投资者开始“挪储”,并把目光转向保
9月15日以来,记者降转六大行以及、观察、利率、买保等相继发布公告,险合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,记者降转范围涵盖活期存款、观察通知存款、利率整存整取、买保零存整取等品种,险合下调幅度为10-30基点。记者降转
消息一出,观察一些投资者开始“挪储”,利率并把目光转向保险,买保特别是险合宣称“保本”“复利3.5%”的增额终身寿险。与此同时,很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也在大力推荐这类保险产品,朋友圈的保险营销员们更是“点燃”斗志,紧抓这一波推销潮。
虽然市场热销中的增额终身寿险优点很明显,但仍然需要“三思而后行”。
需要指出的是,对于有长期闲置资金的消费者来说,对冲利率下行风险,增额终身寿险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“收益写在合同里”,留给销售的“误导空间”小了,增额终身寿险在投保时有一个起始保额,而后每年会以一个合同载明、具有法律效力的固定的比例增长,后期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等原因发生改变。
不过,对于短期想要投资保本且有较高收益率产品的消费者来说,增额终身寿险并非“良配”。
第一,保本至少要等5年。这类产品在缴费的前4年,现金价值都远低于保费。也就是说,5年内如果要通过“退保”等方式取出这笔钱,不但不能保本还会有很多亏损。消费者需要思考自己手里这笔钱是否可以长期闲置。
第二,复利3.5%并非易事。按照相关规定,这类产品预定利率不得高于3.5%,也就是说,最高能够获得3.5%的复利利率,而实际能拿多少还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。如果真要接近“复利3.5%”,一般情况下需持有20年或更长期。消费者需要思考合同中约定的每一年的现金价值是否符合预期,不要被“复利3.5%”蒙蔽。
第三,不能混淆保险与理财产品。“保险姓保”,保障配置是基础,尽管增额终身寿险相对而言保障功能偏弱,也不能将其与风险收益产品进行比较。消费者需要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需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。
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5期风险提示,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保险销售误导,其中就包括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,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。比如以银行理财产品、银行存款、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;使用保险产品分红率、结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标,与银行存款利率、国债利率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简单对比,给消费者造成误导。
因此,增额终身寿险不适合盲目跟风购买,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决定。投保时也要看清楚保险合同和各种限制条件。
来源:保险报
拼多多要出海了,能教会美国人“砍一刀”吗?2025-07-08 21:52
公司营收超华为,新晋女首富高光背后的隐与忧2025-07-08 21:14
又有两家银行公布业绩快报 净利润增速均超30%2025-07-08 21:11
10月MLF“按兵不动”,5年期以上LPR利率会否下调?2025-07-08 21:07
12月加息50基点?美联储梅斯特:同意放缓步伐 但“刹车”还很远2025-07-08 21:05
重磅!易方达等多家机构出手了,合计自购5.6亿元!2025-07-08 21:03
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二场记者招待会,要点来了→2025-07-08 20:30
建厂受阻,特斯拉将德国4680电池产线搬回美国,意在补贴2025-07-08 20:10
大量捕捞野生田螺,4人被刑拘→2025-07-08 19:55
上市半月股价暴跌62%!零跑汽车为何遭资本“泼冷水”?2025-07-08 19:10
日赚9.5亿 是中石油两倍多!“宇宙行”净利润又创历史新高2025-07-08 21:42
上机数控:签订62.04亿元单晶硅片销售合同2025-07-08 21:30
俄气总裁:欧洲对俄天然气价格设限将导致供应停止2025-07-08 21:15
央行公告:5000亿元+20亿元!传递重要信号2025-07-08 21:14
人民日报: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2025-07-08 20:50
博时基金王祥:美国9月CPI与非农数据超预期 黄金再次承压2025-07-08 20:49
俄副总理:克里米亚大桥即将恢复货车通行2025-07-08 20:47
2分惜败上届冠军 首钢队让人看到希望2025-07-08 20:34
吴万善:探索新模式 激活新动能 构建农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5-07-08 20:14
平安证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何之江: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,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-07-08 19:45